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 >> 今日熱點
浪潮 5月底,浪潮在濟南展開全國巡展第一站。當著500多名用戶的面,浪潮撂下一句狠話,要搶奪IBM中國近20%的市場,坐穩中國服務器NO.1。這個計劃被稱之為“I2I”,意為“IBM to Inspur”。 這是浪潮式的進攻,一改過去儒雅風范。 浪潮這是怎么了,能否有實力搶奪IBM服務器市場? 要知道服務器市場一直是國內外廠商的必爭之地,因為能在其上構建完整的生態圈。過去,在全球市場,IBM、惠普、戴爾等國外廠商占據80%的市場份額,在中國這個20%的市場,浪潮和聯想、華為你爭我奪,從各個角度證明自己是市場老大。自從IBM將X86賣給了聯想之后,市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。更何況,“斯諾登事件”持續發酵,去“IOE”成為潮流,市場機遇擺放在每個廠商面前。 浪潮為何如此發狠? 外部環境變化巨大 如果要解釋這種發狠,可以先從資本角度看。 從2013年初開始,浪潮信息[6.24% 資金 研報](主要是浪潮集團硬件部分的上市公司。浪潮集團下還有浪潮軟件[9.99% 資金 研報]這個上市公司。)的股票一直平淡,徘徊在16元左右,但在7月中旬,一下子拉升到53塊,最近平緩在30元左右(如果不算增發,其實是60元左右)。股票波動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浪潮信息的關注。 原因簡單。在斯諾登事件和“去IOE”之后,我國對信息安全格外重視,從不同層面呼吁國產信息產品做大做強。浪潮成為被資本市場關注的對象之一。 在2013年第二季度Gartner的報告稱,浪潮服務器同比增長211.8%,位列全球第五位,這是中國廠商第一次進入全球前五強。Gartner稱,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持續疲軟,唯一的區域亮點是亞太,尤其是中國。 在這份報告中說明,同期,IBM、惠普、戴爾三家在中國市場僅為43%,而以浪潮等國產廠商市場份額合計超過50%,這是有史以來國產服務器份額第一次反超國際廠商。 從公開的財務報表看,2013年,浪潮信息的營收為42億元,同期增長48.23%;營業利潤達到1.04億元,2012財年僅為1600萬元,增長近6.5倍。 可見在2013年,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國產化、安全自主可控的呼聲越來越高。在這種環境帶動下,浪潮采取了主動出擊的戰略。這種出擊反映在產品策略、生態圈建設、市場策略以及渠道方面,而此次“IBM to Inspur”是浪潮的策略之一。 K1:硬碰硬策略 從利潤看,以X86為代表的服務器市場并不美妙,否則IBM也不會出售低端服務器。 浪潮公開的財報顯示,從2007年到2009年,浪潮信息的毛利潤是13%左右,2010年到2012年的毛利潤在21%左右,X86服務器市場利潤稀薄,浪潮不能幸免。 要想獲得高利潤,浪潮的切入點是天梭K1,產品對應是IBM的Power。 可以說,天梭K1就像一把尖刀,一方面劃開了整個國外壟斷的高端服務器市場,一方面為浪潮的高利潤打下基礎,帶動了整個生態圈的發展。 天梭K1于2013年1月發布,體系結構、緩存一致性、軟硬件容錯等核心技術均由浪潮自主研發。 在天梭K1發布之時,這一主機已經在新疆建設銀行[-0.25% 資金 研報]穩定運行兩年多。 在這之后一年多的時間內,天梭K1系統陸續進入金融、電信、財稅、電力、公安等多個主機領域標志性行業,大多是用戶對比了IBM小型機之后,從技術、費用、安全、服務等多個角度綜合選擇的結果。 從技術來說,天梭K1具有32顆處理器、256核心,4TB全局共享內存,性能強勁。該產品采用7個層次的軟硬件容錯技術,從信號、板卡到系統軟件都能有效的偵測、隔離和修復錯誤,具有99.999%以上的可用性,每秒能夠完成數百萬個交易事務處理。此外,由于采用了HA高可用方案,進一步保證業務系統7*24小時高可用服務。 從生態系統來說,天梭K1系統能夠廣泛兼容Oracle數據庫、Weblogic中間件等主流軟件,已經擁有了比較完善的產業生態環境,具備了規模化應用的實力。 2013年成為浪潮K1的元年。由于有了技術上的底蘊,以及得到市場認可,浪潮順勢推出一系列動作。 浪潮開始進攻。 2013年9月底,在工信部等部委的支持下,國產主機系統產業聯盟成立,首批聯盟成員有16家,包括浪潮、中標軟件、金蝶、達夢、銳捷網絡等中國主要的IT軟硬件企業。這個聯盟的實質是建立生態圈,尤其是以浪潮主機為基礎設施,從中間件、數據庫、網絡等幾個層面建立互聯互通的生態圈,共同做大做強,目前聯盟有38家。 今年1月,“K遷工程”發布。這個系統工程將幫助用戶將數據庫、中間件以及各類應用系統從IBM、Oracle、HP等國外設備遷移到天梭K1主機上。截止到目前,“K遷工程”正在北京、山東、海南、內蒙古等地區成立遷移方案測試中心,開展遷移方案開發、應用系統驗證測試、遷移技術研發、遷移認證培訓等活動,幫助客戶遷移到K1平臺中。 值得一提的是,天梭K1榮獲德國2014年世界紅點獎和德國IF獎,成為中國唯一同時獲得兩項國際頂級設計類大獎的高端商用產品。 可見,浪潮天梭K1為浪潮打開一個新局面,國內服務器格局也在發生變化,這為浪潮進一步拓寬市場,成為挑戰IBM服務器的技術后盾。 高端服務器差異化競爭 本質上說,浪潮是一家技術型公司,除了天梭K1之外,浪潮還在探索高端服務器市場。 在X86市場,浪潮、聯想、華為一直為誰是第一家找數據證據。其實,這并不重要。國產這幾家不過占據20%的市場份額,大多市場份額被IBM、惠普、戴爾占據,尤其是高端服務器市場。 由于均采用Intel架構,各家4路以下的服務器產品幾乎并無差別。這幾家拼的是市場策略、對客戶的理解能力以及服務能力。 在浪潮的內部文件中,分析了聯想和華為的優劣勢。浪潮認為,聯想一直采用做PC的方法做服務器,出貨量大,嚴格控制供應鏈,以規模取勝。收購IBM X86之后,整體市場份額會發生大的變化,但從技術角度說,聯想并不占更多的優勢。聯想的優勢在于渠道。而華為采用“融合”的策略,將服務器、網絡設備、計算設備等打包銷售給客戶,注重行業“被集成”的力量,希望快速獲得市場認可。再加上華為的基因以及高投入的做法,迅速崛起。 浪潮避開了X86市場的海量競爭,走上另外一條道路。 這就是選擇高端服務器,建立響應的渠道和生態圈。如果單純從利潤看,天梭K1和高端服務器為浪潮貢獻了將近一半的利潤。 為何其他廠商并沒有重點拓展四路以上的服務器?從技術來說,由于Intel的重心不在四路以上的架構,這造成沒有通用的架構可用。而國外幾家采用封閉的RISC架構,更有其上獨有中間件和操作系統、應用軟件等,這使得四路以上服務器更難以開發。而從市場角度說,X86的通用性容易構建大規模集群,這促使廠商對X86市場采取了不同的產品策略。 根據IDC報告,四路服務器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態勢,從2008年到2013年,總銷量從5萬臺增長到12萬臺,已經占據市場銷售額27%和銷量8%,平均售價是市場水平的3.4倍。 雖然浪潮沒有聯想的“量大”,沒有華為的“融合基礎架構”,但是有自己的四路、八路高端服務器,還有正在逐步完善的生態系統。浪潮引用調研機構的數據稱,2013年浪潮服務器在四路及以上服務器市場占有率居前二,整體市場國產第一,而在中國每銷售的三臺高端八路服務器,就有一臺是浪潮天梭TS850。 而在低端服務器方面,浪潮瞅準了互聯網行業。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,互聯網行業的銷售份額已近占整體市場40%。 原因在于浪潮對互聯網行業的理解以及定制能力。雖然說像Facebook、谷歌、阿里等采用定制服務器的方法節約成本,但國內擁有這樣技術含量的公司并不多。浪潮采用模塊化、定制化和標準化策略,產品快速升級、最大程度節約CTO成本,拿下中國移動、百度、奇虎、阿里等公司的定制大單。 產品線上,浪潮已經形成了天梭K1主機系統、八路服務器TS850、PB 級海量存儲、云海OS 操作系統等核心產品。加上產業鏈的融合,浪潮與中間件、網絡產品廠商正在形成一個應用豐富的生態系統。 走差異性高端產品路線,又為浪潮爭奪市場份額增加了籌碼。 “I2I”:有實力才有底氣 很明顯,從產品層面說,浪潮是唯一可以對應IBM產品線的中國本土公司。浪潮擁有小型機、通用服務器、HPC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海量存儲等產品,而聯想、華為等部門產品線缺失。 正在這種環境變化下,浪潮準備接管IBM服務器的市場。浪潮的邏輯是,從產品來說,是唯一對應IBM產品的廠商;從渠道來說,也是全面學習IBM渠道建立生態系統的公司;在這種背景下,有什么理由放棄巨大的市場空間呢? 這就是浪潮“IBM to Inspur”計劃的背景。 為了這個計劃,浪潮已經做好諸多準備。K1發布,經過一年的市場考驗,進入關鍵性行業。有了這樣一個“尖刀”產品,再加上中高端存儲產品,以及具有政策導向和戰略意義的“國產主機系統產業聯盟”、技術層面的“K遷工程”,浪潮一步步積累底蘊。 具體來說,“I2I”計劃是浪潮針對IBM市場、IBM營銷體系展開的全面滲透、切入、接管的一項市場推進計劃,涉及通用服務器、主機系統、云計算大數據、高性能計算產品線,涵蓋行業拓展、優渠開發、項目遷移、人員接納等多項細分計劃。I2I計劃具有強烈的進攻性,其實質就是搶奪IBM在中國市場近20%的市場份額。據悉,該計劃在正式披露之前,已經在浪潮內部運行一段時間。 比如,從去年開始,浪潮陸續接受200多名來自IBM的員工,有市場、渠道、技術、銷售等方方面面的人才。這些員工進入浪潮后,在不同場合分享IBM的優秀做法。從渠道來說,浪潮開始與過去IBM金牌、銀牌代理商一家家談,了解它們在IBM體系中的難點,以及IBM給它們帶來的利益。浪潮承諾,“浪潮的渠道政策高于IBM原有渠道政策”,同時,浪潮的支持政策以3年為周期,保障對合作伙伴的支持不僅力度比國際廠商更好,也更穩定。 渠道為何會跟著浪潮走? 從渠道商來說,獲取最大利益是最根本的出發點。IBM退出X86市場,這個真空市場該由誰接盤,這是最現實考慮的問題。其次,各類渠道商均有自己的軟件專利,有些并不被IBM認證,這就阻止了用戶進一步進入IBM核心系統的可能性。而進入浪潮體系,可參與到健全的生態系統中,成為其中的一部分。 第三,從長久考慮,如果IBM進一步退出Power 市場,這又該由哪家接盤?這并非杞人憂天。 2013年8月,IBM聯合谷歌、Mellanox、NVIDIA及TYAN成立OpenPower基金會,將Power硬、軟件用于開源開發,同時向其它廠商開放Power知識產權許可。業內有種看法是,IBM將學習ARM模式,走授權模式而非制造服務器。這將對高端服務器市場震蕩激烈。 而浪潮天梭k1將是Power的替換品。從行業的反饋看,浪潮天梭k1正在逐步滲透到核心行業,并在小范圍內取代Power產品,這對渠道是一種強心劑。 浪潮正在以產品為核心,逐步建立自己的產業鏈。這對合作伙伴而言,重要度不言而喻。有了核心主機,再加上高端服務器,在其上構建各類應用軟件和增值解決方案,這正是用戶所需要的。 浪潮方面給出的數據是,當前總體合作伙伴超過5000家,其中已經成功引入4家千萬級MNC重點分銷商,并與750家IBM 金牌、銀牌和CFT渠道簽約,其中包括IBM某全國總代。 除了競爭還有各種合作。接下來,浪潮與IBM、SAP等國際企業加速合作進程,未來在數據庫、中間件、層面將展開全方位合作。 浪潮正在行動。 簡評:浪潮發狠之后的問題 評論一個廠商是否做大做強,最基本的要從財報解讀。假如財報各項利潤指標均在上漲,那么,基本可以判斷這個廠商處于盈利狀態。不過,看財報必須看長遠,兩年或者三年,這才能判斷出公司近幾年整體的發展狀態。從這個角度說,浪潮近兩年發狠做市場,仍舊處于起步階段,而這個起步階段又有諸多因素影響。 1.未來之路。從浪潮的營收看,在國內硬件廠商中的排名靠前,但同國外廠商相比較,仍舊不是一個數量級的。是以規模取勝還是以利潤取勝,以客戶取勝還是以技術取勝?在浪潮面前有不少選擇。在歷史變革期間,將是一個公司發展的良好機遇。如今又到了一個重大機遇前,浪潮又該如何發展呢? 2.空談無益,用技術說話。最近政策有利于國產軟硬件廠商發展,但空談誤國。無論怎么講情感,最終產品要進入企業,幫助企業建設信息化,重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從這個角度說,無論是浪潮K1系統還是中高端服務器體系,均需要用技術說話,用市場說話。 3.技術的持續性發展。關鍵性技術需要不斷磨合,要經過若干年(代)的技術迭代和積累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在這點上,浪潮已經有一個良好的基礎,研發出以天梭K1為基礎的核心主機系統。但在信息技術快速迭代的過程中,浪潮又該如何面對新的技術挑戰,應用最新的IT技術?技術的可持續性是每一個廠商必須正視的問題。 4.如何與國外廠商競合。在過去和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,國內廠商必然會和國外廠商競合。這種關系不是你死我亡的零和博弈,而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競合關系,各自發揮特長,相互學習,共同促進生態圈良好發展。這表現在技術、產品、渠道、市場、宣傳、政府關系、政策導向、輿論把握、行業理解、客服能力等所有方面,是一個全面的競合。這些方面,浪潮又該如何平衡這種關系? 5.良性競爭。無論同國外廠商還是同國內廠商競爭,每一個IT廠商均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要么是產品,要么是技術或者渠道。在這種競爭中必須有差異化和持續化,尤其是持續性發展,只有這樣,才能夠一步步夯實自己的競爭優勢。浪潮是否能夠堅持以技術為導向,以生態圈共同發展的策略? 6.做市場更需要兇猛。這不僅僅指浪潮,也指大多數IT廠商。這種兇猛建立在“自信”的基礎上,建立在對自己產品、技術、渠道、售后服務有充足信心的基礎之上。如果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,而且價格便宜,為什么不能更兇猛一些?從這點看,無論誰接管誰的市場,只要以客戶為導向的,帶來創新技術和服務,市場都是歡迎這種競爭者。 |
誠信:十年如一日恪守誠信,盡心盡責,是高成功率的基礎。
歷程:十年歷程見證,服務品質保證。
管理:近60項完備的制度,嚴格的企業化管理是您滿意的保障。
員工:公開招聘高素質人才,規范化、標準化的崗前培訓和定期在職培訓,讓您享受專業化的精心服務。
店面:分店遍布全市,連鎖經營,信息資源全面覆蓋,信息共享,讓您就近辦理各類業務,方便就在身邊。
網絡:擁有全國一流水平的電子信息平臺,讓您在第一時間,準確、全面、全方位對所需信息進行搜索。
口碑:精心專業的服務,鮮有的高成功率,使十月信息保持著龐大的品牌、資源優勢,忠誠客戶群的口碑傳頌,讓您放心選擇。
官方認可:政府認證合法大型信息企業。市工商局、消費者協會評定信息行業唯一“誠信單位”是對十月信息良好信譽和良性發展的最佳詮釋。
行業領先:全國最專業、最具規模的信息企業之一,領先行業,領跑市場。
十月格言:我們成就,是因為沒有人比我們更嚴肅、更認真地對待信息中介事業!